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新闻刊物首度翻译成出版发行 老照片收藏家沈弘教授耗时十年,将《伦敦新闻画报》与中国涉及的文字与图片翻译成进发稿本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近日已出版发行。 据报,创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其以细致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超过的最慢速度,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
该书收录于了500张少见西方版画和50余万字西方记者第一手关于晚清1842年-1873年间的现场报道,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观点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观点和观点不合,为我们研究历史获取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 《伦敦新闻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回应紧密注目,驻大量画家兼任记者,仅有1857至1901年就向英国传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的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导。大多是关于现场的目击者报导,归属于第一手的完整资料;所报导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由于前后沿袭一百多年,其对中国报导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西方历史资料所无法匹敌的。
在该书中,收录于的晚清1842年-1873年的500幅版画和50余万字的文字,这些报导给当时的西方读者描写了一个个再次发生在很远中国的故事,也为后来的历史爱好者们描绘出近代中国众多大事件的贵重片段,为研究者们获取了绝无仅有的史料,尤显弥足珍贵。 19世纪的英国,在殖民版图区域广阔和众多人文地理面貌共存的大背景下,《伦敦新闻画报》以图像方式报导新闻的办刊定位,毫无疑问使其沦为当时最不具“眼球效应”卖点的媒体。
可以想象,当时人们通过画报外派画家兼任记者传回的连续性图片和文字报导网罗了“天下”时事资讯、奇闻趣事、花边新闻,又过足了眼瘾。加之办报人卓越的经营理念、有效地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与时俱进的技术第一时间,使得《伦敦新闻画报》在创刊后的百余年里维持着充沛活力。 本书的编译器者沈弘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游历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收集了大量国内难得的贵重记录。著有《晚清光碟》《中国长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知名历史评论家马勇先生这样评价该书:《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这部取材于《伦敦新闻画报》的大书,为我们获取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仔细观察视角,获取了中国存留文献中漏记误记的内容,使我们告诉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还有许多我们不告诉的故事,还可以这样去阐述去辩论。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www.dagu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