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三北防护林,拥有多个中国生态建设之最的光环:启动最早,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生态林业工程;持续时间最长,从1978年到2050年跨越两个世纪、持续73年;地理跨度最大,横穿我国北方13个省(市、区),被称为绿色长城和地球绿飘带。三北之最多,似乎与寻常百姓生活相距甚远。
但透过日前在甘肃省平凉市召开的国家三北工程统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现场会,可以看出:三北防护林虽远在北方山峦叠嶂之中,却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在你的舌尖边。绿色屏障保护东北大粮仓民以食为天。三北往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与百姓的饭碗息息相关。
我国东北三省号称粮仓。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自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供应基地。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我国东北平原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72%。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森林面积分别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11.1%、5.5%、4.3%增加到现在的37.71%、32.22%、21%。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甘肃省平凉市召开的三北工程统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现场会上,细说三北工程与百姓饮食间的血肉联系。他说,持续35年的三北工程,使东北地区基本建成了以农田防护林为框架,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成为保护东北大粮仓的绿色屏障。东北粮食亩均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100公斤提高到300多公斤。
全国近半苹果产自绿飘带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一则西谚道出了人们对水果的青睐。实际上,三北工程也与人们钟爱的水果息息相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三北工程经历了一次华丽转身:更加注重发展既能保护生态、又有经济功效的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近些年来,我国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燕山山地等地区结合三北工程,建成了面积达400多万公顷的三大特色林果产业带,年产干鲜果品3600多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在地处黄土高原的渭河、汾河、泾河流域,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50多万公顷,年产果品1200多万吨,接近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张永利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三北工程原有的行政命令加烧饼的建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工程建设原动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三北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大的飞跃。母亲河一年少吃泥沙3亿吨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过,在三北工程建设之初,黄河流经的西北、华北部分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流沙吞噬农田、牧场、村镇,掩埋公路、铁路、水利设施,场面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国家林业局的历史资料显示,当时黄土高原年流失水土资源5亿多吨,相当于每年在水土流失区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致使黄河泥沙俱下,多处形成悬河。历经35年的持续发力,三北地区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万多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减少3亿吨左右。
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实现双下降,工程区的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身在北方的人们,都不同程度饱受沙尘天气之害。而三北工程的一大目标,就是防风治沙、治理荒漠化。张永利说,经过持续35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我国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27.8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借助造林治沙的成果,我国累计在沙区新辟农田牧场1534万公顷。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显示,三北工程通过35年的持续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2.4%。
同时,三北防护林在有效遏制沙化土地扩展趋势的生态建设中,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561万多公顷,使27.8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有1000多万公顷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得到保护和恢复,在沙区新辟农田牧场1534万公顷。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陕西、河北、黑龙江等8个省、自治区的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缩减面积占全国的85.3%。据换算,三北防护林35年来累计治理的沙化土地,相当于北京市国土面积的16.9倍;沙区新辟农田牧场的面积相当于北京市国土面积的9.34倍。
我国沙尘暴三大策源地之一的甘肃省民勤县,曾多次遭受黑风暴侵袭,自1953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年均发生沙尘暴26.7次。而自2000年以来,当地沙尘暴发生次数降低,年均发生沙尘暴13次。甘肃省林业厅三北局局长马立鹏说,风沙口多种一棵树,人们少吃一粒沙。
集腋成裘、滴水穿石,三北工程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也与每个人利益攸关。(记者张钦)。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www.dagu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