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一棵树创业奔富路【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

本文摘要:春节期间,坐落在匡山脚下的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游客是一茬接一茬。

春节期间,坐落在匡山脚下的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游客是一茬接一茬。这里青山环抱,古色古香的房屋点缀其间,乡村美景如画。今年,县里还准备投资1亿多元大力推动匡山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

村支书李仕银告诉记者。双同村有600多人口,以前是出了名的穷村,村民大肆砍伐林木,向森林要效益。如今,该村却拿到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十佳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等7个国家级称号。

谈起村子的变化,村民们都说,领头人李仕银功不可没。带头护林,留住绿水青山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描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双同村。当时,穷怕了的双同人曾向森林抡起刀斧,家家户户几乎都建起炭窑,周边的森林变成一片片秃山。村里后山的树被砍完了,一下大雨,山上的泥石流直冲到村民家门口。

李仕银说。高中毕业后的李仕银为了生计,跟人合伙做起木头生意。他发现,山里人大量出售林木,却没真正过上好日子,反而带来田荒、水患。1984年,他回到养育他的匡山,当上护林员。

要让大家放下刀斧,保住子孙后代的饭碗!为了护林,他从自己开始,带着村两委干部上山把自家兄弟的炭窑全砸掉。为了这事,几个兄弟一年多都没跟他来往。

随后,他挨家挨户地做村民的动员工作,山上的炭火这才全部灭了。在担任村主任后,为继续保护这一方绿水青山,他要求村两委主干以身作则,严格禁止卖山卖树砍树;完善森林管护队伍和制度,设置专职护林员,组建党员巡山队和扑火队;发动村民上山护林,抓住不少偷砍树的窃贼。

经几年努力,他在村民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从1996年至今任村支书兼村主任,双同村的自然资源也得到很好的保护。舍七千元,赚来七十万在双同村,村民对酸枣树七千块和七十万的故事津津乐道。

双同村有一百多棵上百年的野生酸枣树,1990年,石陂镇的一个木碗厂老板上山来,提出用7000元买下这些酸枣树。村两委和村民都赞同,毕竟7000元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

李仕银却坚决反对:酸枣树生长困难,很多长到碗口大就干枯了,一百多棵能长到这样大很不容易。这些酸枣树是我们和子孙后代的财富,而钱花掉就没有了。

那个老板在村里住了一个星期,跟李仕银磨了一个星期,说只要肯卖树,可以给他钱去城里买房子。可李仕银偏不吃这套,最终,老板无功而返,李仕银依然种着自己的田,守着这些树。现在,每到9月,双同村民便去打酸枣,做出的酸枣糕供不应求,一年光酸枣糕就可卖70多万元。

像这样被李仕银保护下来的古树,在匡山还有很多。为了护林,他与手持土铳的偷伐者对峙过,家被不法分子包围过,屋顶瓦片被人掀过,但他从没退却和动摇。不用砍树,村民一样致富生态保住了,政策也越来越好,李仕银带着村两委开始为村民的致富路子而奔波,最终他们选择发展旅游产业,并喊出不砍一棵树,双同要致富的口号。

双同村具有生态、文化、红色三大特色旅游资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匡山文化底蕴深厚,元末明初章溢、刘基、宋濂、叶琛等曾隐居匡山,留下许多名篇;双同还有悠久的革命传统,现存多个红色遗址。2000年,李仕银带头出资,发动村民筹集资金50万元,开始双同村旅游发展的艰苦创业。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民投工投劳,拓宽了通村公路,打通了脱贫瓶颈;建起上下山步游道、匡山宾馆、凉亭、匡山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家家户户配垃圾桶,并聘请专职保洁员,使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终于,游客纷至沓来。

为留住游客,李仕银和村干部带头建起森林人家,并实行支部引领下的统一管理模式,均衡各户的发展和增收情况。现在,双同村已建成15家森林人家,拥有90个房间,180个床位。

为唱好绿色致富经,李仕银和村两委干部带头示范,着力打造双同经济品牌,引导村民制作笋干、酸枣糕、野蜂蜜、高山茶叶、杨梅酒等特色农产品,打出匡山品牌。几年间,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农民的土特产品由外销变为就地销售还供不应求,单酸枣糕一项,每年就为每户增收3万元以上。

2017年,村集体收入约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记者吴柳滔通讯员袁野王树瑜)。


本文关键词: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www.dagu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