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难题共享经验——中国助力全球各国应对荒漠化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防止荒漠化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祉,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享经验。近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全球防治荒漠化大计。
荒漠化对所有国家形成威胁,但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全球范围内有20亿公顷土地已经退化,导致荒漠化。而土地退化还在以每年120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副执行秘书长普拉迪普蒙加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如果考虑到人口压力以及生态系统的需求,情况会更加严峻。在蒙加看来,本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举行显示了中国以及中国政府的领导力,同时这种领导力还体现在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治沙行动上。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并积极共享科技治沙成果。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一万多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00多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为世界开出了中国药方。例如,库布齐沙漠生态经济模式已成功走入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同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菌草技术。这是一项利用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菌草,开展生态治理、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生产菌物肥料饲料和生物质能源等的综合技术。
近年来,菌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设以及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等。目前,菌草技术已传播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6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防治荒漠化问题专题会议上,南非、伊朗、突尼斯和塞内加尔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纷纷积极评价中方推进防治荒漠化国际合作的努力,指出中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菌草技术等合作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对发展中国家防治荒漠化、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效用。
南非常驻联合国代表杰里马蒂也指出,菌草项目是革命性技术,对帮助南非防治荒漠化、提供生物燃料、提高民众收入和健康卫生标准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已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度的国际合作,不但与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签署了林业合作协议,还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大量防沙治沙技术人员。此外,中国的科研人员还为利比亚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风沙灾害防治项目承担了工程设计工作,为利比亚培训了20名技术人员;完成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绿化工程方案设计;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生态屏障建设和毛里塔尼亚首都圈防护工程做了物种筛选;帮助中亚国家生态重建,用科技帮助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现绿色生机的希望。
未来中国还将与更多非洲、中亚国家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开展,中国在防沙治沙方面的经验会被广泛推广到非洲、中东、拉美等地,为一些饱受沙尘肆虐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造福。今年5月,中国环保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旨在为饱受荒漠化困扰的相关国家提供生态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经验,并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可以帮助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饱受荒漠化困扰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绿色环保措施,并提供生态治理与荒漠化防治经验,更多关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索尔海姆说。蒙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向许多国家,带来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利益。到2030年这些国家会有更多人口以及更庞大的中产阶级,但也会带来更多对土地空间、食物、农业、能源、水资源的需求,许多国家可以参考中国的例子向中国学习可持续的土地管理。
我相信,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195个缔约方将认真研究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是如何在国家以及全球层面帮助国际社会应对荒漠化问题的。(执笔记者:冯玉婧;参与记者:倪红梅、王春燕、孙雯骥、田颖、穆东、宿传义、江文耀、杨雨)。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www.daguanwang.com